IMG_3899.JPG

IMG_3900.JPG

IMG_3901.JPG

IMG_3902.JPG

IMG_3893.JPG

IMG_3894.JPG

IMG_3895.JPG

IMG_3896.JPG

IMG_3897.JPG

IMG_3898.JPG

IMG_4713.JPG

IMG_4714.JPG

IMG_4715.JPG

IMG_5152.JPG

IMG_5153.JPG

IMG_5154.JPG

IMG_5155.JPG

IMG_5156.JPG

IMG_5157.JPG

IMG_5158.JPG

 

IMG_5160.JPG

IMG_5161.JPG

IMG_5149.JPG

IMG_5150.JPG

IMG_5151.JPG

IMG_6020.JPG

IMG_6021.JPG

IMG_6022.JPG

IMG_6023.JPG

IMG_6024.JPG

IMG_6025.JPG

IMG_6026.JPG

IMG_6027.JPG

IMG_6028.JPG

IMG_6029.JPG

IMG_6030.JPG

IMG_6437.JPG

IMG_6438.JPG

IMG_6439.JPG

IMG_6440.JPG

IMG_6441.JPG

IMG_6442.JPG

IMG_6443.JPG

IMG_6444.JPG

IMG_7483.JPG

IMG_7484.JPG

 

IMG_8504.JPG

IMG_8505.JPG

IMG_8506.JPG

IMG_8507.JPG

IMG_8508.JPG

IMG_8509.JPG

IMG_8510.JPG

IMG_9408.JPG

IMG_9409.JPG

IMG_9410.JPG

IMG_0543.JPG

IMG_0544.JPG

IMG_0545.JPG

IMG_0546.JPG

IMG_0547.JPG

IMG_0548.JPG

IMG_0549.JPG

IMG_0550.JPG

IMG_0737.jpg

IMG_0738.jpg

 

IMG_1517.JPG

IMG_1518.JPG

IMG_1519.JPG

IMG_1520.JPG

IMG_1521.JPG

IMG_1522.JPG

IMG_1523.JPG

IMG_1524.JPG

IMG_1525.JPG

IMG_1526.JPG

IMG_2395.JPG

IMG_2396.JPG

IMG_2397.JPG

IMG_2398.JPG

IMG_2399.JPG

IMG_2400.JPG

IMG_2401.JPG

IMG_2402.JPG

IMG_2403.JPG

IMG_2404.JPG

IMG_0737.jpg

IMG_0738.jpg

 

 

 

 

IMG_0743.jpg

IMG_0744.jpg

IMG_0745.jpg

IMG_0746.jpg

IMG_0747.jpg

IMG_0748.jpg

IMG_0749.jpg

IMG_2079.jpg

IMG_2080.jpg

IMG_2081.jpg

IMG_2082.jpg

IMG_2083.jpg

IMG_2084.jpg

IMG_2085.jpg

IMG_2086.jpg

IMG_2087.jpg

 

這個患者也是因為看西醫、中醫都久久不能見效,才經患者的姑姑介紹來找小小中醫診治的,

經過詳細的脈、證併察之後處方用藥,患者才逐步邁向痊癒之路,

隨後

經過將近一年的追踪患者的狀況都很穩定。

 

在此提供一點小小心得供各位大大參考,

中醫在治此類疾病時千萬不能為了所謂的科學化而去學西醫那一種SOP對號入座的開藥模式:

喔!看到患者皮膚紅癢就馬上開—→消風散、止癢熄風湯。

聽到患者述說頭會痛就+川芎茶調散、清上防風湯。

喔!胃會痛那就再+平胃散、香連丸、半夏瀉心湯、大建中湯。

胃酸過多、食道逆流再+旋覆代赭石湯、烏貝散。

有點疲累再+補中益氣湯黃耆建中湯

不好睡再+酸棗仁湯、安神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煩躁脾氣大再+加味消遙散甘麥大棗湯。 

經痛、腹痛再+桂桂茯苓丸、大黄牡丹皮湯。

泌尿系统炎症再+五苓散、八正散、抵當湯。

腰會痠再+八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

口乾舌燥再+滋陰降火湯白虎加人參湯

胸悶、胸痛再+血腑逐瘀湯、柴胡疏肝湯、四逆散。

心悸再+天王補心丹、養心湯炙甘草湯…

這樣總共開了幾個方呢?

整本藥物學都快開上一半了!

如此雜方亂投怎可能有效呢?

這種開藥方法還需要中醫嗎?Google一下不就有了!

 

所以小小中醫深深覺得當中醫的人,還是要學好脈、證的技術才行的通,在識業的路上才能走的遠,在中醫的修練上才能不斷精進深入最後焠煉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而活用自如

 

以上純供參考,沒有惡意,如有認知不同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甘溫蛤~

 

※上圖相片部分從上至下,是病患從一開始前來治療至痊癒的全部照片,請同道自行參考之。

 

 

 

通常這種慢性久纒之皮膚病於治療期間,容易因正氣不足,也可說是陰血的增量及存量不足以供應身體開銷之故,所以於治療的初期有一部份患者的病情容易震盪起伏。

譬如說陰血正氣需60分以上才會及格不會起癢疹,假如患者的陰血離60分以下越多的話,就會越發搔癢乾燥起紅疹,病情看起來會越嚴重,甚至嚴重到駭人的程度…而使病情容易震盪起伏。

需待患者的陰血正氣慢慢填補至60分的缺口以上時病情就會逐步向癒且穩定,但光只調治到60分左右病情並不會穩固,最多也只屬於亞健康的狀態而已,此時仍需逐步把正氣陰血調整至80分以上,最好能調整到100分的最佳狀況,如此就算患者患了重感冒需要舜間被扣20心煩失眠時被扣了10生氣、壓力、勞累…被扣30分或亂吃東西被扣了一些分數時,再怎麼扣您都還有80分、90分及70分,離60分以下會爆發搔癢的距離尚有一段安全距離,所以最好需調治到90100分的最佳狀態才有機會能確實根治此類疾病,所以只要病患願意遵行醫囑,並尊重診治醫師的風格,最後大都會走向痊癒,並不會太難醫治。

 

 

 

 

圖.文版權皆為K醫師所有,皆有整頁翻拍存檔留證,未獲同意,請勿轉載,甘溫蛤~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案舉篇
    全站熱搜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