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的真諦」  去布施你的善心



 




    請各位仔細想想是否損過錢佈施過給乞丐;是否捐過錢佈施蓋寺蓋廟。




    請問各位!誰的功德大?坦白說︰我回答不出來。因為我不知道各位是佈施了何種「善心」?怎麼說呢?




    一般而言,我們如果在路上遇到行乞的人,我們都只會把身上的零錢拿來作佈施;但如果是財佈施於寺廟的興建,您就不會只損幾十塊,相信最少也有幾佰塊,甚至幾仟塊,幾十萬塊或上佰萬都有可能。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差別呢?




    很簡單,因為「人性」。您佈施給乞丐施捨的是「同情心」,並不是出自於「真」的善,所以會有不捨。




    但捐錢蓋寺廟,能替您消災祈褔,所以您便會捨得佈施較多的錢財。




    這種心,終究還是「為了自己」的善也不能謂之為「真」善。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作用,只是此善只能為您積一些小的褔德,而不能稱之為功德。













   


褔德與功德差別在哪裡呢?差別在於一個「真」的心。

「行善」即是修行,修行即是修「真善」的心。行善不在於金錢布施的大小,而在於其心是否真,「真」到不加考慮便會自然而然的去做。

 

 

 

各位善知識!「褔報」就像是存在天國銀行的錢,也就好比你存在人間銀行的錢一樣;你想要過好的生活,有房子、有車子,能享受一切美好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你就得努力的行善積德來補充天國銀行的存款才能一直保有一切;否則,緃使擁有金山銀山也總會有坐吃山空的時候。

 

 

 

現在我們就能了解為何那麼多的名人熱衷公益慈善事業。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港星劉德華及李連杰都成立了慈善基金會,所以他們為何能有今世的成就且一直如日中天屹立不搖,可想而知啊!我相信這些今世受到他們幫助的眾生,在未來世中一定還會成為他們的員工或影迷,來繼續的支持這些熱心公益的公眾人物。

 

 

 

有的人一生到往生後還留下了數億的財產,他能帶走留到下世再花嗎?行與不行全看他今世累積的褔德與功德,如果夠多,相信他還會再轉世到他子孫之下,繼續享受他前世留下的財富;所以才會有「今世的子孫,來世的袓先」一說。

 

 

 

一個人如果前世做了特別的善事,今世讓他飛黄騰達,但今世卻只知道享樂,不管他人疾苦,全無慈悲之心,當他褔報(天國銀行的存款)用盡,不僅他下世得重頭再來,他所留下的財產也必被不肖子孫敗光殆盡;這不也就另外說明了為何有的人投胎在富貴之家,卻只享了一時的富貴榮華,而無法保有一生;那是因為你前世的褔報尚存一些,當用盡時,你天國銀行已無存款,在你坐吃山空的情況下,縱使你辛勤工作,也徒勞無功,家道中落。

 

 

 

你會說:我沒做壞事啊!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各位善知識!沒做善事就是在做壞事。

 

 

 

以陽間法來說,沒傷害侵犯他人便無違法,但你今生今世雖辛勤工作,卻都是以自己享褔為主,完全無視於身邊親人與眾生的存在;你在享褔的同時,即便在耗盡你天國銀行所存之褔德,今世你又無行善,補充天國銀行之存款。

 

 

 

試問!運氣與褔報是相對等的,褔報用盡,當然運氣也為之殆盡。

 

 

 

看看社會上有多少人在行善積德呢?有慈濟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會員、有創世基金會的社工、有各類型慈善機構的義工,有行天宮免費為人收驚的歐巴桑、有放生協會、有許多捐錢出力的善人善舉、有法鼓山、佛光山…。太多太多志同道合的人在默默地為社會付出一己之力、仔細想想、我們取之於社會、但自己到底回饋了社會什麼?

 

 

 

當您了解了「真心」才能改變一切,以後您在行善的時候,對眾生也才會漸漸養成一種行善而「不著善相」的真心。

 

 

 

拿我之前來說,雖了解了褔德,功德就是存在天國銀行的錢,但做時,心中總是想著我要「行善積德」的念頭,而不是出自於「自然而然」的心。

 

 

 

但如果你能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地方去改變,對身邊的家人及朋友真心的付出之後,你會發現,原來真心付出雖是不會有要人回報的慾望,但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你的真心,所反應回去給你的快樂是如此的「真」實時。你便會了解到「助人為快樂之本」及「眾生皆平等」的真義。

 

 

 

以前我開車看到路上有賣玉蘭花,我會抱著同情心去買,但現在心中却只想著,太陽這麼大,他們這麼幸苦,想必生活不寬裕,也許家中孩子學費欠缺,在付錢的同時,我會很感激的跟他們說聲謝謝,謝什麼呢?

 

 

 

謝謝他們給了我行善回饋社會的機會,謝謝他們給了我感激的眼神讓我感到快樂,謝謝他們賣了這朵花給我,讓我只花了二十塊又不用下車就能聞到花的芳香。

 

 

 

請問!你認為是誰幫了誰呢?雖然我舉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說過了,行善不在數目,貴在誠心,況且如果連微不足道的小善,都無法悟到要行真善的心,你說你會真心誠意的行「大善」,那也只不過也許是因為你生活較富裕,而著相在金錢上的數目或量的大小之上而已,怎麼能謂之為大善呢?

 

 

 

這也就是為什麼慈濟人在行善之時,還很謙恭的對幫助的人說「感恩」呢?感恩什麼呢?相信各位善知識已了然於心了。

 

 

 

惠能六祖說:「不思善,不思惡,那個才是自己本來的面目啊。」

 

 

 

不思善,不思惡,不是叫我們不做一切善行,而是行善行後,不留一絲痕跡,不留一點成就感,不留任何願望與心境,一切任何心都沒有。

 

 

 

故修行最怕的是 — 「面對一切外境,常把反應留在心境中」,就像您做了善事,雖然或許您已到了不求回報的境界,但您「心」中卻還是認為您做的這件事是「善事」啊!所以起了「心」認為這件事是善事,也是心中有妄啊!因此,心(不住)一切善惡,心中最後連(一住)二字也不住,才是真無住。

 

 

 

也就是說您為善時,如能將此事視為己事,出於自心,就像是為自己做的,把眾生當做是自己。請問?您幫自己的忙,您怎麼還會認為是在作善事呢?譬如說︰您幫自己買件衣服穿,付錢的同時,您會認為是件善事嗎?如果您幫助別人也能有此心,便是心不住善念,心境上就像是自己每天雖換穿不同的衣物,但您總不會每次換穿衣物的同時,都去想這件衣物在哪買的或多少錢吧!其實說穿了,如果您能悟通「眾生是您所生,您是眾生所生」那作一切善又怎會起妄心去行善呢?

 

 

 

因此楞嚴經說:「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噬,惡業俱生,故有劫數。」它的意思是說:你吃羊殺羊,死後為羊,羊變成人後又來殺你吃你,如此循環,因果怎麼了結?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行善也一樣啊!你起了妄念行善幫人,雖此妄念是正妄,但也因你起了「心」,今世你幫了他,來世他又得報恩於你,於是你又欠了他,你的來世又得回報他,雖是善因善果,但如此循環,因果又怎了結?因果未了,又怎能真正自在。因此神佛才會說:「行真」善的人,才會得真正的大自在快樂,這時神佛也會誇讚你「真行」。

 

 

 

佛說:佛法平等,無高下故。是說大地眾生皆能成佛。因此梵網經又言:「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此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之即殺我父母。」。前世你姓王,今世你姓張,下世你姓李,到底誰才是你的祖先?所以佛說:「百姓同宗。」也許你前世的父母正流轉於畜牲道,如果你不知道吃了它,不就等於吃了自己的父母。

 

 

 

世間凡人無知,相互吞噬;故如來才制「不得殺生傷害生命。」昆蟲之屬,尚不得害,況且同類相殘,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未來必定成佛,既是過去的父母,也是未來的諸佛,怎可傷之?

 

 

 

如能明白此真理,您行善時還會起心認為自己是在做善事幫助他人嗎?如果你作惡,您還會認為你傷害的只是跟你無關緊要的人嗎?

 

 

 

如您能悟得「真」理之「心」(真心),興慈濟物,不為自己做享受,那麼人人都無困苦,事事就都能圓滿了;同時,您自己也能得到圓滿果實,如江河中的水漲了,船自然就會高起來。所以我們常誇人順境時會說:他的行情最近水漲船高。

 

 

 

因此不論您信奉的是什麼教,只要您能以一種慈悲心,恭敬待人,不自大高傲,不矯作虛為,他人見到你一定會恭敬客氣;如果只恃一己之才能,老氣橫秋,口是心非。為聲色名利,每天算計,那麼就算人家恭敬你,恐怕也只是虛應的、是虛假的。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各位善知識!三藏十二部經,不也就是為了你我的貪瞋癡,不也就是要我們行戒定慧來破解因果,使我們戒除貪欲,抱著慈、悲、喜、捨的心來打破愚迷邪痴,如能依此處世為人,那處處都是華藏境界了!

 

 

 

「我們應該要想的是怎麼處世為人,而不是想著怎麼為人處世」

 

 

 

處世為人是先想著怎麼以世上眾生的利益來處事做人,而為人處世卻是先想著要怎麼做人處事於世上,來替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各位善知識!或許各人因為機緣際遇的不同,因此彼此的信仰也會有所不同;但各正派宗教教人修行的「心」,卻都是同一個「真」理啊!以此真理的心去行世事,便是各宗教要我們找回的真心啊!

 

 

 

因此,何必去爭論誰的經典、經文才是最棒的呢?何不跳脫「心魔」的擺佈,找回自己原本就清淨無為的心,來做自己的佛,自己的神,自己的上帝來創造自己未來的命運呢?

 

 

 

人常說:「心神不寧」。心若存邪念,所拜之神即為邪神,心與魔打交道,心又怎麼會安寧呢?心念若正,所拜之神為正神,正神是不求回報的,且會賜褔賜德,心自然自在安寧快樂。

 

 

 

西方諺語說:「人總難免一死,但並非人人都死的有意義。」

 

 

 

東方諺語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指的就是那「正氣」所鍊出來的真心,它永遠像舍利子般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伴隨著您到每一世,永生自在快樂。

 

 

 

了凡四訓中有一段故事我覺得很棒,再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以前有一個女人,到廟裡燒香,想布施卻又家境困難,找遍全身只有二文錢可以捐獻,但廟裡住持卻親自替她誦經懺悔祈褔。

 

 

 

後來此女貴為宮妃,攜帶了千金來廟裡布施祈褔,住持只派了徒弟替她迴向,因此她就開口問道:「我以前只捐兩文,您就親自為我祈褔,今天捐獻千金,您為何只派徒弟替我迴向?」

 

 

 

高僧說:「以前布施雖小,心意真切,非老僧親勞,不足以報答。今日布施雖多,心意却不如之前真誠,因此徒兒代勞即足也」。依此可見:千金為半善,而二文為滿善。

 

 

 

還有以前一個神仙名鍾離,傳授呂洞賨點石成金之術,以利行善濟世。呂祖問說:「這種金會還原嗎」?

 

 

 

鍾答:五百年後,終究還是要復原為石。

 

 

 

呂祖說:「這樣豈不是害了五百年後的人嗎?這種法術我不想學」。

 

 

 

鍾說:「修仙要積滿三千功德,就憑你這句話,三千功德已算圓滿達成,可以學仙了」。

 

 

 

所以,各位!為善必須發乎於真誠自然,事後不牢記在心裡,則雖小善也能達成功果。

 

 

 

譬如在慈濟的會員裡,有真心奉獻的「慈濟人」,也有為了自已積功德的「半善」之人,也有只做財佈施敷衍自己良心一下的「小善」之人,也有在慈濟行善,卻對家裡父母沒有克盡孝道或對手足之間也斤斤計較之人,太多太多形形色色的行善人。

 

 

 

所以囉!為什麼在同一個團體或做同一件善事的人,還會造成所得的褔德與功德上的不同呢?因為用的「心」不一樣啊!所以您說用淨化的心、正喜的心來行善,能使您事半功倍,您認為修心重不重要呢?

 

 

 

「心若不正,誦經萬遍,也無功德;心念若正,一念既起,已是功德。」

 

 

 

若懷有企圖行善,施恩望報,就是終生行善,也止於半善而已。如以錢財濟人,若能做到付出金錢而心裡沒感覺,幫助了某人却像沒有這個人的存在,如此便進入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修行境界,一心清淨之境,則一文錢足以消千劫之罪啊!

 

 

 

若施恩於人而心不忘,或施恩而望報,那麼即使黃金萬兩,也只是半善而已。

 

 

 

其實說穿了,行善就是不在自身的利益上打量,如果與自己的利益相對時,能犠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表面上雖然吃虧的是自己,受益的是對方,但其實是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啊!

 
改造你的靈魂覺知「生命力」本身的喜悅

 


你一定要記得改變自己看事情的「境界」,要懂得用「心」轉「境」,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進入「靈」的世界,當你「活著」進入靈的世界時,那時生命力所帶給你靈的喜悅就是人間的「極樂世界」。


 


當你覺得不如意時,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又再用那個假我(身體)在過生活了,「假我」只會看見人生負面的,失去的部份,它是沒有生命力的;而真我(自性)只會看見人生中正面的,得到的部份。因為本「自」具足的靈「性」(自性),能使你的生命變的有「靈」活力。


 


有個成功的企業董事長,工作壓力大,容易緊張,後來心理醫生建議他去打高爾夫球,他去打了兩個月,可是緊張沒有改善反而更嚴重,為什麼呢?因為原先他只需要緊張公司繁忙的事務,現在公事忙完了,還得緊張明天的球局要幾桿入洞。


 


打高爾夫球是為了享受打球時的情境,揮桿時的快感,大片綠地的氣氛,花錢就是要讓生命去感受這些(能感受才是在享受生命),享受生命的什麼呢?就只單純享受當下「生命力」的存在與存在的喜悅,而不是在意與人競爭球賽的勝負。


 


後來這位懂事長又改去聽音樂會,照理說音樂會應該讓心情放輕鬆,但習氣一起,他又開始評價音樂會演奏的如何如何,輕鬆沒得到,腦子裡又塞了一堆垃圾。


 


別說一般人了!就像許多的宗教修行者亦是一樣,或許看破,捨下了一些習氣,放下名利去修行,結果呢?到最後還不是只是從原本緊張名利的心情,轉換成緊張我這樣修行,往生以後是否能到的了天堂或極樂世界,是否能成仙成佛?這樣的人生真是苦啊!


 


我後來發現很多宗教修行者不能跨越的原因,除了只注重表面上的儀式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出在當初入門時的「第一意識」沒改。


什麼意思呢?就是沒經過「心靈的改造」,也就是說「心境」沒轉變;很多人是在逆境中為尋求解脫才來修行的,或因災難重重,或因病痛纒身,或因放下名利,或因看透人生,很少有是自己發願只為弘法度眾生的。

 

 

 

這跟修行有什麼關係呢?關連可大了!因病纏身的是為求神通治病,災難纏身的想借此行善積德,求消災解厄,甩脫冤親債主;看透人生、放下名利修清淨心的,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仙成佛,求離六道,了脫生死。大家都在求,也都有所求。

 

 

 

各位神、聖、仙、佛都是不用求人的,不但得自立更生,自證菩提,還得奉獻世人,造褔眾生。

 

 

 

試問世人!我們做到了哪一樣?如果你都做到了,也奉獻世人,也造褔眾生,為何您沒能成仙成佛呢?很簡單啊!因為你少了「真理」,真理是「自然」的,是無所求的。

 

 

 

 

 

你奉獻世人,造褔眾生,行功立德,是為了當初想成仙成佛才做的,並非只為奉行真理,因為不是出於「自然」,自然就無法圓滿。如果你是出於自然,就不會認為幫助人是在做善事,做義工的時候就會當做分擔家事,捐錢的時候,就會像花在兒女及自己身上那麼自然;就像仙佛在度我們的時候,衪有想過或主動要求過我們什麼嗎?除非歪魔邪道。那真理是什麼呢?

 

 

 

如果大家用宗教上教的「覺悟」的能力來覺知,用「心」來感受,而不以世間法來思考,不去用大(腦)去辨別,那真理便呈現。

 

 

 

所以如果你「心」的磁場不改變,不認真的學習用「靈」的角度去面對人生,那任何事情的轉變對你而言都只是換湯不換藥。

 

 

 

宗教的「真理」只是要我們「覺悟」,要我們發現,找回自己生命的喜悅,來完成一曲美好的樂章。就像花開了,它就是只是開了,花本身並不為「誰」而開,花只是為了展現它自己的「生命力」,在最巔峰的時候綻放出它最美麗的花朵,來開花結「果」。我們常聽到「借花獻佛」,但我的解釋卻是「藉花現佛」,(藉)著(花)開花謝的真理,來展(現)出(佛)自然平等眾生的生命力。佛為眾生奉獻的自然就像花開時,花並不知道也同時造褔了我們視覺感官的享受那樣的自然,佛的境界便是如此。如果我們今天能將自己修行到花的境界,能將生命綻放的同時,也能自然的、無心的使眾生喜悅,此時便是「真、善、美」的境界,一個人如果對眾生的心像花一樣的真,那他一定善良,一個真善良的人,一定事事不計較,一個事事不計較的人看什麼便都是美的,一個看什麼都是美的人跟在極樂世界和天堂有什麼差別!何不在人間當下就先享受一下人世間的極樂世界,等往生後再去另一個空間的極樂世界呢?相反的,如果你在世無法達到此境界,那也遑論往生後的神佛極樂天堂;您覺得神佛有可能讓我們這些心機重,慾望強、又事事都愛計較的凡夫,去破壞了衪們平等、祥和、共生的寧靜世界嗎?

 

 

 

可是世人愚痴,卻把宗教當成自己「一步登天」的工具。

 

 

 

我們有沒有在修行的過程中仔細用(心)來感受一切,而選擇放棄用大(腦)來思考;因為用腦思考之人皆為凡夫,想要超凡入聖,就得用「心」思惟、用心感受。

 

 

 

改造你的靈魂覺知「生命力」本身的喜悅

 

 

你一定要記得改變自己看事情的「境界」,要懂得用「心」轉「境」,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進入「靈」的世界,當你「活著」進入靈的世界時,那時生命力所帶給你靈的喜悅就是人間的「極樂世界」。

 

 

 

當你覺得不如意時,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又再用那個假我(身體)在過生活了,「假我」只會看見人生負面的,失去的部份,它是沒有生命力的;而真我(自性)只會看見人生中正面的,得到的部份。因為本「自」具足的靈「性」(自性),能使你的生命變的有「靈」活力。

 

 

 

有個成功的企業董事長,工作壓力大,容易緊張,後來心理醫生建議他去打高爾夫球,他去打了兩個月,可是緊張沒有改善反而更嚴重,為什麼呢?因為原先他只需要緊張公司繁忙的事務,現在公事忙完了,還得緊張明天的球局要幾桿入洞。

 

 

 

打高爾夫球是為了享受打球時的情境,揮桿時的快感,大片綠地的氣氛,花錢就是要讓生命去感受這些(能感受才是在享受生命),享受生命的什麼呢?就只單純享受當下「生命力」的存在與存在的喜悅,而不是在意與人競爭球賽的勝負。

 

 

 

後來這位懂事長又改去聽音樂會,照理說音樂會應該讓心情放輕鬆,但習氣一起,他又開始評價音樂會演奏的如何如何,輕鬆沒得到,腦子裡又塞了一堆垃圾。

 

 

 

別說一般人了!就像許多的宗教修行者亦是一樣,或許看破,捨下了一些習氣,放下名利去修行,結果呢?到最後還不是只是從原本緊張名利的心情,轉換成緊張我這樣修行,往生以後是否能到的了天堂或極樂世界,是否能成仙成佛?這樣的人生真是苦啊!

 

 

 

我後來發現很多宗教修行者不能跨越的原因,除了只注重表面上的儀式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出在當初入門時的「第一意識」沒改。

 

什麼意思呢?就是沒經過「心靈的改造」,也就是說「心境」沒轉變;很多人是在逆境中為尋求解脫才來修行的,或因災難重重,或因病痛纒身,或因放下名利,或因看透人生,很少有是自己發願只為弘法度眾生的。

 

 

 

這跟修行有什麼關係呢?關連可大了!因病纏身的是為求神通治病,災難纏身的想借此行善積德,求消災解厄,甩脫冤親債主;看透人生、放下名利修清淨心的,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仙成佛,求離六道,了脫生死。大家都在求,也都有所求。

 

 

 

各位神、聖、仙、佛都是不用求人的,不但得自立更生,自證菩提,還得奉獻世人,造褔眾生。

 

 

 

試問世人!我們做到了哪一樣?如果你都做到了,也奉獻世人,也造褔眾生,為何您沒能成仙成佛呢?很簡單啊!因為你少了「真理」,真理是「自然」的,是無所求的。

 

 

 

 

 

你奉獻世人,造褔眾生,行功立德,是為了當初想成仙成佛才做的,並非只為奉行真理,因為不是出於「自然」,自然就無法圓滿。如果你是出於自然,就不會認為幫助人是在做善事,做義工的時候就會當做分擔家事,捐錢的時候,就會像花在兒女及自己身上那麼自然;就像仙佛在度我們的時候,衪有想過或主動要求過我們什麼嗎?除非歪魔邪道。那真理是什麼呢?

 

 

 

如果大家用宗教上教的「覺悟」的能力來覺知,用「心」來感受,而不以世間法來思考,不去用大(腦)去辨別,那真理便呈現。

 

 

 

所以如果你「心」的磁場不改變,不認真的學習用「靈」的角度去面對人生,那任何事情的轉變對你而言都只是換湯不換藥。

 

 

 

宗教的「真理」只是要我們「覺悟」,要我們發現,找回自己生命的喜悅,來完成一曲美好的樂章。就像花開了,它就是只是開了,花本身並不為「誰」而開,花只是為了展現它自己的「生命力」,在最巔峰的時候綻放出它最美麗的花朵,來開花結「果」。我們常聽到「借花獻佛」,但我的解釋卻是「藉花現佛」,(藉)著(花)開花謝的真理,來展(現)出(佛)自然平等眾生的生命力。佛為眾生奉獻的自然就像花開時,花並不知道也同時造褔了我們視覺感官的享受那樣的自然,佛的境界便是如此。如果我們今天能將自己修行到花的境界,能將生命綻放的同時,也能自然的、無心的使眾生喜悅,此時便是「真、善、美」的境界,一個人如果對眾生的心像花一樣的真,那他一定善良,一個真善良的人,一定事事不計較,一個事事不計較的人看什麼便都是美的,一個看什麼都是美的人跟在極樂世界和天堂有什麼差別!何不在人間當下就先享受一下人世間的極樂世界,等往生後再去另一個空間的極樂世界呢?相反的,如果你在世無法達到此境界,那也遑論往生後的神佛極樂天堂;您覺得神佛有可能讓我們這些心機重,慾望強、又事事都愛計較的凡夫,去破壞了衪們平等、祥和、共生的寧靜世界嗎?

 

 

 

可是世人愚痴,卻把宗教當成自己「一步登天」的工具。

 

 

 

 

 

  我們有沒有在修行的過程中仔細用(心)來感受一切,而選擇放棄用大(腦)來思考;因為用腦思考之人皆為凡夫,想要超凡入聖,就得用「心」思惟、用心感受。

 

 

就像有一次我想去吃冰,但因為心一直保持在修行的境上,就問了自己一個無聊的問題,我在想我想吃冰這件事,是心想,還是腦在想呢?

 

 

 

後來一下就想通了,是腦想。為什麼呢?因為冰這個東西是現代的產物,古人天熱哪有冰吃?所以古人天熱時(心)便不會想到吃冰這件事,現在我會想,是因為大腦從世間法習得的「識物」中,讓我知道了有冰這個東西,所以才讓我起了吃冰的這個念頭,我原本的心性還是跟原來一樣清淨,只是「心」入了凡夫的境界,被冰的慾望由「境」轉了我原本如如不動的清淨「心」,但慾望從何而來?便是從世間法的「識物」中而來,所以古人天氣熱時,便少了吃冰的消費和煩腦。

 

 

 

所以以此類推,舉凡電視、冰箱、汽車、手機、電腦,許許多多的物質,因為古代沒有,因此也沒有存在古人的識物中,所以相對的慾望會比現代人少很多,所以生活負擔當然也就變少很多,負擔少很多煩腦就少很多,所以有較多的時間修行善知識,因此我們才說古人好修,因為古人腦袋中裝的垃圾較現代人少,相對的縱使貧窮,日子也過的較現代貪窮人悠閒快樂。

 

 

 

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說我們的靈性、自性、本來就不具任何形相的,是看不見的。肉身只是一種假相。試問!塵埃如何能沾上你沒有物相的自性呢?就像我們本來就不會抽菸的啊!何必自尋煩惱呢?

 

 

 

譬如,如果今天戰爭,糧食短缺,如果你一家人,包含

 

 

 

了父母、兄弟、姐妹與妻小,你從外面求得兩個饅頭回來,我相信你會分給每一個人食用;但為何回到今日現實中,什麼都比戰爭時期具足,卻不見你孝順父母,善待手足,體恤妻子(老公)。

 

 

 

因為你的心早己從小被世間法的「識務」所蒙蔽了,只知跟著別人每天過著一直爭取這,爭取那的日子,忘了知足,忘了停下腳步,去感受你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所以當你心被蒙蔽的時候,就算把佛經、聖經講爛了,你也領悟不到一絲境界,只有當你什麼都失去的時候,你原始的本能,生命的感受力,才會不由自主的呈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孩提時代幾顆彈珠,一枝冰棒,或去個公園、動物園就覺得好滿足,因為孩子天真,大腦還未被「識性」蒙蔽太多,所以慾望少,要求少,知足就常樂,所以以前的孩子,在國中以前是最快樂的。

 

 

 

但現在的孩子呢?從小學英文、學電腦、學心算、學記憶,問他們為什麼學?不知道!不知道的還算好!

 

 

 

如果您的小孩回答您:這樣才跟的上時代,那完了!那他從小生命的喜悅就此結束了,他這一生都得為了跟的上時代,為了保有現在的一切,而終日為其所累,為其所苦。況且業障現前時,你所擁有的一切,豈是你凡夫俗子所能控制的。

 

 

 

其實說透了,不管您今世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有褔報也好,沒褔報也好,總有得逆來順受的時候;連國家元首、世界首富,都有順逆境的時候,誰沒有?

 

 

 

如果有人說這一生他從未遇過逆境,我一定馬上跪下給他叩三個響頭,此人一定是神佛真身轉世,神佛沒有逆境嗎?錯!神佛度眾生就度的這麼辛苦,怎麼會沒有,只是神佛會運用智慧,用(心)轉境,恆順眾生,逆來順受,所以神佛自然感覺不到逆境。

 

 

 

我們人生無法體會到無極的境界,至少也要融入太極,要懂的逆境來時能 四兩 撥千斤帶過,別一直執著,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事實又無法改變,就讓他自然的來,自然的去,因為順、逆境都不會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停留。

 

 

 

就像人說:縱使乞丐一年也有三日飽。是人都得認清世事表面的假相,用心體驗生命的感受,活在當下,就像花一樣,花開花謝都不為誰,何來順、逆境呢?

 

 

 

況且所謂的「順境」便是過去行善積德的褔報現前,當然所謂的「逆境」也就是你過去的惡業業障現前,褔報本就該你得,業債本就該你還,何有順境、逆境之別呢?

 

 所以我們能時時保有此「覺知」生命力的概念,將來有機會在閱讀宗教經文時,我們才能悟得其精義,才不會又被經文文字所設下的陷阱,再度被「世間法」套牢。否則經文翻的再白話,師父講的再詳細,你以此凡夫的心境,最多也只是成就褔報而已,而非修行人所應立之功德。

 

 

就像世間法「識物」教我們拜神明要供花、供果、點燈、燒香、燒金,大腦的「識性」告訴了我們這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儀式,但我們可有用心去感受先人的智慧。

 

 

 

如果您認為花是為了給仙佛欣賞,燈是為了照亮仙佛,果是為了供人佛食用,香是為了供仙佛聞香,金是供仙佛的錢財,那您簡直污辱了神明。

 

 

 

仙佛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也多的是,奇花異草,奇珍異果,極樂世界更是遍地黃金,哪需要你供奉。

 

 

 

先人是要我們了因(花)果(果);點「燈」是代表光明與智慧,也同時象徵了我們要時時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燒「香」是為了提醒眾生要薰習正法;燒「金」是暗示我們要真金不怕火鍊,像神聖仙佛一樣勇猛精進,永不退道。

 

 

 

可是現代人卻把這過程只當成一種儀式,完全沒有用心,用生命去感受;縱使您兩天一小拜,二天一大拜,拜個十年也不會有任何感應,充其量換來一些福報罷了,感應是要有敏感度的,敏感度就得靠生命的感受去覺知。

 

 

 

很多人認為吃素就是在修行,嚴格說起來吃素只是在培養您的慈悲心,替您自己少在造業,也同時向神佛表示真心懺悔,但不能完全算是修行,只能算是您培養生命覺知的其中一個課程,覺知什麼?

 

 

 

覺知「生命的平等」。試想!您或許覺得殺條魚、烤隻鴨來吃沒什麼,打死隻蚊子,踩死隻螞蟻沒什麼,但當您哪天因果輪迴,換你成為那隻螞蟻時,您便會覺得那是一修命了,當螞蟻成為(我)時,我便會覺得,我這條命跟我在世為人時的那條人命是「一樣大了」。

 

 

 

如果您吃素的覺知,單純只是為了成仙成佛,那我勸您還是別苦了自己,吃素就算修行,那牛、馬、羊不都成神仙了。吃素只是為了讓我們覺知生命力的可貴,吃素也是我們入道前必要的準備。

 

 

 

「心靈的改造」可以使我們跳脫經文文字的陷阱,也可以讓我們在進化靈魂修行時,不但變的快樂,也不容易退道,更能事半功倍,時時有所感應。

 

 

 

只要您真的做了一段時間(幾個月而已),那時您便能感受「泠暖自知」這四個字,你會說為什麼不敘述出來呢?

 

 

 

因為無法言喻啊!世間無一法可用來比喻這種感受,既然有感受應該就可以形容啊!沒辨法!因為「境界」不同;這樣說您也不會懂,我來舉個例好了:

 

 

 

譬如我是一個藝術雕刻家,您只是一個一般的收藏家,當我們在觀賞同一件藝品時,雖然我們都誇讚這件藝術品,但您誇讚的是創作者完美的雕工和手法,而我誇讚的卻是創作者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思惟和意境,所以「境界的立足點」不同如何作比喻。

 

 

 

為何修行會得大自在,就像同樣的一件事發生在你我的身上,為何你會生氣而我不會,因為「價值觀」不同,所以你生氣時我再怎麼勸你也沒有用,因為「境界」不同,你就不會認同我講的話;如果有一天您為了跟上神佛修行的腳步,事事都忍氣吞聲不計較,那是不是境界就變的跟神佛一樣了呢?

 

 

 

還是沒有!為什麼呢?因為忍氣吞聲跟不計較只能算是一種「修養」,還是世間法;神佛的是打從心底無所謂,所以少了忍少了不計較,自然是比我們「自在」的多,但像我們目前能做到忍氣吞聲及不計較也已經是很難得了。

 

 

 

其實「修養」的培養本來就是修行的基本功,您有看過神佛跟世人計較過嗎?

 

 

 

心的修行別無它法,只有一個「定」字,定在那裡呢?定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時時刻刻都用「清靜心」去修「清淨心」;清(靜)心與清(淨)~~ ^_^ ~~~~ ^心有何不同呢?清靜心是用來降妖(慾望)伏魔(心魔)的,時時刻刻將身邊發生的事都當作自己修行的「試金石」,用清淨心來降伏它,剛開始我也常常會忘記,但一生氣或生氣完了馬上就會想起這樣不行喔!這麼一點小事就動怒,往後豈不是都落入書中所說的「假修行」,您想想看我們一天要遇見多少人,碰到多少事,如果您事事都抱著「清淨心」去修自己的「清淨心」,一年下來您的功力會是別人幾十年的功力。

 

 

 

就像如果我們是出家你是在家,如果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見了面,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