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凱 元 醫師:

面對宋本傷寒論少陰篇中所提的四逆散,

與桂本中少陽篇之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方,
應如何解讀?
是宋本斷簡殘篇的謬誤嗎?
但一則為散、一則為湯,藥材內容雖同,比例各異,
作用應也不同?

此外,在桂本中完全被刪除的薯蕷丸,
您支持廢除此方嗎?或者會如何應用呢?

恭請指點迷津,感恩。


 


 



 


答:



 


我覺得《傷寒雜病論》是仲景的各各第子分別記錄的,就像孔子的《論語》是由其弟子記錄出來的一樣,再如佛教的經典也不是佛陀寫的,也是經其諸多弟子傳寫而來,基督教《聖經》也是由耶蘇基督的門徒所記錄的, 所以,《傷寒雜病論》應該也是仲景的諸多弟子所傳寫的,所以其條文充滿著“問曰”、“師曰” 的語氣,這就好像學生問老師什麼問題,老師回答他的疑問後,學生再將它如實的記錄下來一樣,所以每個學生所記都會有些許出入,也許會再加上他個人跟診的實錄在裡頭,故會有所不同,你看那《傷寒汲古》又跟《桂林古本》有些許的出入,但只要我們會用這些處方就好,管他黑貓、白貓的,我們又不是考古專家,考古學對臨床醫師一點幫助都沒有,臨床醫師所要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患者,這是每天都充滿挑戰的,患者的要求都很高的,有時候甚至是很不合理的…。


所以不要對考古學太講究,我們管它那一句是仲景寫的,那一句又不是仲景寫的幹嗎﹖試問您會不會用!?把時間發在充實醫術上才要緊。


薯蕷丸是一個好方子,很好用的,其實它就是炙甘草湯的增減方,把它的方義拆開來加減運用,就很有創意了,開經方並不是叫你每次都整個方開進去,像肺不潤降的逆咳,我們就可把薯蕷丸方中的桔梗、杏仁、麥冬拿來用用,肝木失養而上沖,我們就借它方中的當歸、地黃、阿膠拿來用用,這不是很讚嗎?為什麼一定要每次都整方投入呢﹖臨床上我常用,就像麻黃升麻湯一樣宋本與桂本出入也很大,管他的,知道怎麼用才是要緊事。


       四逆散、四逆湯也是,可能仲景有對各別的弟子指導舉例說柴芍實草湯也會發生外表四肢厥泠的症情,要跟四逆湯多加分別之。可能又那天跟診時,因所臨脈證的關係,仲師又舉例四逆湯亦可作成散劑來服用了,諸如此類種種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再加上諸多戰亂,版本會有些許出入是很正常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