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醫的診與治取效是建立在邏輯的綜合取向上,所以臨床醫師須時刻要求自己不要被傳統匡架所束縛,不應屈從舊說,要俱有不盲從信仰及賢輩訓令的膽識,才能增廣視野取得長期進步的優勢來源。唯有面對實相,揭露病機,病源才得以真正被確認而取得有效診治的正確方向。


因為:


第一,疾病是有演化週期的,是不斷變異的,當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疾病就會漸模糊於它的獨特性之外,有可能顯得模棱兩可或是似是而非,因此不斷追根朔源的中心思想是必要的,就以“頭痛”為例,各式各樣的病性、病位、病因都不相同,但只要能掌握其轉化的模式,然後加以邏輯的推導之後,理出診治規律,然後在臨床實證取得療效之後不斷的複製成功經驗,持續用此策略,則臨床的有效率就會逐漸提高。



第二,由於套方式的中醫進入障礙低。過去由於少數人故做神秘,想增加神話式的進入障礙,但是當網路不斷有人站出來講明個中原委之後,葫蘆裡面裝什麼就變的一清二楚,加上網路數位化之後無遠拂屆的快速傳播之下,皆使得多數人明瞭套方式中醫的進入障礙並不高。例如在中醫界到處充斥著套方的診治模式,在電腦業甚至把中醫公式化,就連脈診也企圖將它機械化,如此反而削足適履的去掉了中醫師獨立思考的這個程序,使中醫師跳過思考反饋的這一段寶貴經驗的累積,反而無法取得長足進步的機會。




 



第三,隨著中醫的逢勃發展,從事中醫的人將越來越多,如果仍停滯於套方思想,一昧想要機械化的便宜行事,就會愈來愈難開展出與眾不同的特色出來,當與你競爭的診所在其商業手法包裝之下,推出花俏的診治模式之後,很快的就會把你打趴。




例如在處方中,若只顧方方相套的處方,每家診所大都如出一轍,將很難辨出哪間診所有何不同特色,這說明了開藥模式的相似度太高在醫界上很難與人競爭。




 




所以靈活全面的診治模式,是開業醫師擁有競爭力優勢的來源,致力於尋找病機,靈活診治,所獲得的報酬率會比任何套方都高;然而全面靈活『脈』『證』連結的診治模式難度頗高,且需要長時間的浸泡培養。因此,肯下苦心去學習就像是一場耐力競賽,越早痛下決心來砍掉重練,就越能走在前頭並持續向前邁進。

 

 

 

 

 

 

 

 

 

 

 

圖.文版權皆為鄭醫師所有,皆有整頁翻拍存檔留證,未獲同意,請勿轉載,甘溫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