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陽氣虛』與『陰血虛』的人會造成兩極性的情感性精神病,這兩類病人,情感上會有兩個極端的不同。難經.五九難說:「狂癲之病,何以別之?狂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倨貴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癲疾始發,意不樂,僵仆直視。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五十一難說:「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府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藏也。府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藏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以別知藏府之病也」。此即古人在形容躁(恐慌)、鬱(憂鬱)二證的最大不同處,所以《周易、乾坤卦》記載:「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處卑而上行」。
【素問】、調經論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不知其所以然也?』岐伯曰:『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慄。』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帝曰:『陽盛者外熱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則皮膚致密,腠理閉塞,玄府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帝曰:『陰盛生內寒奈何?』岐伯曰:『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濇,故中寒。』
由此可知內在病因不外陰陽水火的變化而已:
一:1.水太過。2.水不足。3.火太過。4.火不足。
5.水火皆不足。6.水火皆太過。
或者:
二:1.水稍多。2.水過盛。3.火稍旺。4.火猛烈。
5.水稍少。6.水竭盡。7.火稍微。8.火將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