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身心健全陰陽協調則體現


《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反之,陰陽失調則形病及神或形神并病而為各種心身疾病。


《素問.逆調論》說:『陰氣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渴也』。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而疾,并乃狂』。


我們以古中醫所說的癲、狂兩證來作比較:


以狂證來說,其主要病機是陰少陽多,形成重陽。


就癲證來言,其主要病機是陰多陽少,形成重陰。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認為:『誦讀吟詠,身雖靜坐,而心神常動,凡五志之動皆陽,陽冒無制』。


故他認為治療勞心傷及陰液,使陰不納陽而動陽的患者,採用育陰抑陽來調治。


《難經第二十難》說:『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難經第五十一難》說:『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見人者,有不欲得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藏府也?何以言之?


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府也。


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藏也。


府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


藏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


故以知藏府之病也』。


《五十九難》說:『狂癲之病,何以別之?


狂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倨貴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


(癲疾始發,意不樂,僵仆直視。)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靈樞.行針篇》說:『重陽之人,熇熇高高,言語善疾,舉足善高,心肺之臟氣有餘,陽氣滑盛而揚,故神動而氣先行。』


所以人的身體,是會因為個人陰陽氣血多少有所差異,而使每個人的行為、語言、心理、病證特點以及接受針、藥後的感受性也都各不相同。


所以《傷寒論》百合病才會如此記載:『百合病,見於陰者,以陽法治之,見於陽者,以陰法治之』。


可見,平衡水火,協調陰陽,是治療身心疾病的根本大法。


《靈樞.衛氣篇》說:『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


《素問.宣明五氣論》說:『心藏神、肺藏魂、肝藏魄、脾藏意、腎藏志。』


張志聰說:『志者,精神、魂魄、志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