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圖,溫熱涼寒是由地球的圓周運動所產生的,而酸苦甘辛鹹淡是萬物俱有的味道,這兩個合起來就是中醫藥物學所稱的性、味。


  前面說過一年的春夏秋冬,一日的晨午暮夜,都因地球繞著太陽圓周運轉而產生溫、熱、涼、寒及不溫不熱不涼不寒的平性。所以東西由其各自受太陽熱的不同也會產生這五種性質,中醫將這五種不同的性質以五個象徵的元素金、木、水、火、土來表示它,即【五行】。它分為離心力與向心力。離心力是指溫(木)、熱(火),因木與火互相燃燒的結果就向外推,所以會產生溫、熱的「離心力」;而向心力是指涼(金)、寒(水),因金與水是凝固的,這一凝聚就產生向內涼、寒的凝聚力,所以是「向心力」;而這一離心一向心的力量就會產生中土(平)不溫不熱不涼不寒,在中間作一平衡點的支撐力。這正是易經所言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的道理。


  所以中醫的藥物學常有須要此藥發揮其上升之性時,就以東壁土炒,因為古時的土製屋,位東邊的牆壁受太陽東升之溫最多,俱有升提之性,所以中醫的名方【補中益氣湯】中的白朮須用東壁土炒。還有鹿茸偏上,受太陽之熱最多,俱有熱性;而石膏、大黃等也因受太陽之熱的不同而各具涼、寒之性。


    中醫就是以此來糾正您身體的偏差的,譬如今天您的身體偏涼就須偏溫的中藥來糾偏,偏寒的身體就須偏熱的藥物來糾偏。反之,偏溫的身體就須偏涼的藥物來糾偏,偏熱的身體就須偏寒的藥物來糾偏。一但搞錯了,偏溫、熱的身體吃到偏溫、熱的藥物,人體就亢奮而產生發炎狀態,輕者產生口破、便秘火氣大,重者產生關節發炎、猛爆性肝炎、心肌炎、腦膜炎、腎臟炎等等嚴重的病態。而偏涼、寒的身體又吃到偏涼、寒的藥物,就會產生衰弱狀態,輕者產生腹瀉、畏寒怕泠,重者產生關節退化、肝衰竭、腎衰竭、心衰竭、肺衰竭等等嚴重的病態。


  那麼今天您的身體要是偏於涼、寒,醫生開給您溫、熱的藥物吃了會有負作用嗎?當然不會,您的身體將因藥物的糾偏而邁向健康。反之,您的身體出現溫、熱的偏差而生病,醫生開給您涼、寒的藥物會有負作用嗎?當然也不會,您的身體也一樣會因藥物的糾偏而邁向健康的。至於要服多久的藥物就看您偏差的多嚴重了。所以中醫藥是很專業的,是須找醫生調理的,是不可自作主張或聽信偏方亂服的。但因為中藥畢竟比西藥溫和許多,很少人敢拿西藥來「道相報」;中藥因是天然的產物相對溫和,造成坊間常有一些標榜無百害的青草茶,或者養生的黃耆、枸杞、紅棗茶,都強調說有病治病,無病養生,其實這是很不好的,長期服用後果更是難以評估。這也是身為中醫人的悲哀,常常是病患自己聽信偏方,吃出問題後再誣賴中醫藥有問題,真是冤枉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