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異位性皮膚炎又稱做異位性溼疹,目前約略統計幼童與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均佔一般民眾相當的比例,但西方醫學對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了解卻是相當的有限,目前國家雖投入很多的研究資源,但是對於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準則仍無重大進展,尚停留在抗組織胺、抗生素、類固醇和局部免疫調節藥膏的塗抹而已,雖然消耗龐大的社會成本,其研究進展卻仍尚待進一步研究中。
反觀中醫從古至今即有深入的研究。異位性皮膚炎會因為發生的形態及位置的不同,古時的稱謂各有不同,計有「四彎風」、「窩瘡」、「浸淫瘡」、「旋風瘡」、「奶癬」、「乾癬」等。若能依照中醫脈證併參的原則去認識病機、抓住病源的方法去治療的話,效果不但確實且可減少很多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後續併發症所造成的許多問題,避免耗費大量的社會成本。
初診:(回想起來這已經是大約一年多前的治愈醫案了)
因工作職場上容易接觸到染料,自某年1月份起開始全身紅腫瘙癢起疹子,看皮膚科無效,至4月份改至中部地區看中醫,4月底左小腿胻骨區開始出現黃色滲液,再改至南部地區看中醫也都毫無效果。
當下:如下圖片環唇、頸項、耳朵、前胸部、手肘窩、膝窩、手腕、足關節和部分身體都出現紅斑脫屑及苔癬化,局部不但反覆發作瘙癢,且紅腫乾裂脫皮滲液,嚴重的皮膚炎到處遊走不定,造成職場工作障礙及生活的極大不便,當時生理及心理壓力都非常的大,又有人建議她長期只吃水果生菜沙拉,這些不正確的治療方法與養生建議都造成她的皮膚病況每況愈下,加上在職場上已經造成非常大的不方便,心理愈急著想要快點治好,就嘗試愈多的治療與建議,結果卻都發生反效果。
舌診:舌紅、質縮略粗、邊稍有些齒痕,苔偏白燥。
脈診:肺脈偏浮滑緩,脾沉緩滑,肝腎脈偏沉虛弱細緩、兩尺帶有澀象。
病理:因職場上須耗費大量的腦力及眼力,又會接觸到部分化學藥劑,造成肝系陰血及腎系津液的長期耗損,因而皮膚角質層開始失去肝血、腎液的滋養,其防禦功能便逐漸下降,至使皮膚脂質開始產生變性,加上又有風熱外感餘邪在肺、脾系產生的溼邪滯留,於是免疫功能完全改變。因而皮膚水分開始大量流失,造成脂肪酸產生代謝異常及建構角質層細胞的粘合劑Ceramide大幅下降,至此皮膚漸漸的變得脆弱、乾燥,各種過敏原及化學物質因而即容易穿透皮膚,產生超量抗體lgE,而引發各種過敏或發炎的反應。
既然已辨明原因,那就有對治的方法囉!
治則:祛邪與扶正併用,以攻為主,以補為輔為原則。
(也就是仿兵法家之「兵分二路」的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
治法:清熱潤血為主,佐以健脾滲濕藥。
方藥:要求先用科中治療。
建議:需配合改變飲食習慣,不可再攝取過量的果糖及澱粉類。
二診:一試後覺得效果確實很顯著,與之前的治療成效完全不同。
方藥:於是就完全的信認的要求改以水藥治療(之前只是想要先試看看是否真有治療成效,因為實在試過太多醫生及方法了,已經對任何治療都失去信心了)。
過程:效果開始因爲出差飲食、工作壓力及感冒等的干擾而震盪起伏,但整體效果都往逐漸痊癒的方向走。
發現:當整體療效到達70%時,治療的效果即開始產生停滯不前了,甚至有時候還會退步。
怎麼辦呢?當然只有再細察脈證囉!要不然患者會主動跟醫生說:『我是因「肝血虧虛」尚待大大的去加強它嗎!』那患者豈不是比醫生還要內行了,那他還會來找我們嗎?
當然做為一個合格的中醫師就要具備有強大的審脈辨證能力了。
脈象:經過詳査之後,發現每次來診肝脈的底層都顯的特別的細弱。
治則:改以扶正為主,一針見血,全方位鎖定目標。
(這很像刀劍家之單刀直入法,直取上將首級毫不含糊)
治法:大劑養肝陰、潤肝血的藥為主,其他的配藥則隨消息不同來配合加減。
後續:改變治法、治則之後,皮膚的狀況便好上加好,很快的再經二~三次的回診治療,就已經好到接近100%了。
結尾:後續再經過半年的追蹤,效果穩定,不再反覆發作,而且就算出差到比較落後的國家飲食亦不見有過敏現象的發生。
下圖為成人異位性溼疹從開始治療至痊癒的照片。
脈證併參的威力在此展露無疑。
「由上可知:確實做好「脈」「證」併治的效果並非只是個案而已,只要能秉持脈證合參互補有無的精髓,就能夠不斷的復製臨床成效出來」。
*醫案資料皆經患者書面授權才予PO出。
圖.文版權皆為K醫師所有,皆有整頁翻拍存檔留證,未獲同意,請勿轉載,甘溫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