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特別聲明:


請不要看到醫案就誤以為各類病都可依循此模式就可以解決,那是不可能的,臨床上有更多疾病是中西醫都無法解決的,此案只是挑出來的成功例子而已。



 


X女士  五十多


一診


因久患喘咳,胸悶積痰,有咕嚕咕嚕聲,看遍西醫、中醫皆無效,至XX教學醫院,診為慢性支氣管炎,研判可能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及空氣髒亂、和重複感染感冒病毒,造成支氣管發炎,因病程拖延較長而慢慢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痰呈泡沫粘液狀痰,又多又濃,院方開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及去痰劑,從4/25治療至今仍未見寸效,引起續發性支氣管擴張症,教學醫院醫師束手無策。


今咳喘陣發,胃脘痞悶,鼻涕倒流,胸悶氣逆(食道逆流)。


舌象:舌質老紅,苔白膩。


脈象:脾脈脾位及以下都顯洪滑,肝脈肝腎位偏細弦有力。


病名:痰飲咳嗽病。


病因:因咳嗽過服抗生素,耗傷脾陰,又因久咳再服支氣管擴


          張劑及排痰劑而傷及肝腎之陰,如此,脾、肝、腎陰皆


          虛,造成陰火無制,襲肺阻竅。


病機:陰虛熱毒→肺竅不通→胃氣上逆證。


治則:養陰以制陽、清熱以解毒為主,佐以通竅降逆藥。


處方:甘草、桔梗、黃連、黃芩、麥門冬、蒲公英、前胡、


          百部、紫菀、蒼耳子、魚腥草。


 


二診


症情已減輕一半,但鼻塞仍重。


舌象:舌尖邊紅,苔白黃膩。


脈象:肺脈沈滑、心脈心脾位弦滑有力。


病機:陰氣漸復,但心脈痰火仍盛。


治則:加強清化心經之痰火法。


處方:甘草、桔梗、黃連、黃芩、麥門冬、蒲公英、前胡、


          百部、紫菀、蒼耳子、枇杷葉、百合、穿心蓮。


 


三診


前來看痔瘡出血,述說第二次的處方服到第三天即痊癒,而沒有將藥全部服完。


今痔瘡出血、牙瘡浮火,心煩口渴。


處方:當歸、側柏葉、天花粉、石膏、代赭石、懷牛膝。 (因內容非本文之主題,故不再詳述)


 


PO本文不是為了損西褒中,只是想證明,中醫並非如一部份的西醫所認為的一無是處,因為中、西醫各有專長,希望不要在自己不懂的領域妄下批評。


我也曾經治療過急性膽囊炎的患者 ,因未能取效,恐怕藥吃不進去的原因是,膽囊內部久蓄膿血已經壞死,極可能造成敗血症等嚴重後果。趕緊請患者前往大醫院緊急開刀切除的例子 ,基本上我並不排斥西醫 ,也請西醫在他不懂的領域上稍尊重一下別人。


 



《內經.靈樞.癰疽》:『發於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此乃在描述近似近代所稱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之局部壞死狀態,主張宜先用外科手段切除的思維,可惜受時空條件限制不能發揮。可見從內經時代即不排斥外科手段,其實當醫生原本就不可以排除任何的方法,只要能將病人做最好的處置,都是好方法。



 


 




此案已經病患書面授權同意po出。



 

特別聲明:


請不要看到醫案就誤以為各類疾病都很容易就可以解決,那是不可能的,臨床上有更多疾病是醫界尚待突破的,畢竟所知有限,這些只是挑出來較為成功的單一例子而已,臨床上有更多疾病是中西醫都無法解決的。


 


 


本部落格收錄刊載之驗案舉隅皆為個人臨床心得,旨在供中醫同業研究討論,期能拋磚引玉、交流研習,文中藥物組成乃供中醫同業瞭解辨證論治過程與用藥思路之用,未載明劑量無以成方,又凡藥物皆具偏性,個人體質、病機不盡相同非經中醫師診治切勿自購藥材服用,身體不適請尋求各地合格醫師診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