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乃一個小宇宙,由於疾病的發展很像我們周遭的事物,所以“中醫學”喜好用大自然的一切現像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的變化,所以“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即容易認識到整個中醫學,也比較快能達到“一理通,萬理澈”的目標。一切的外感、內傷諸病的原理,都將類同,對脈證的體悟,也就能日積月累的長足進步。


 


    其實“五運六氣”完完全全都只是在談人身心的變化轉折而已,沒有什麼玄理可言,與外界無多大的相干系,這完完全全的是一種“類比法則”而已。它不是不科學,而是很討厭,因為古人要預防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學到這種技巧,怕有養虎為患之慮,但又深怕失傳了,所以往往將重要的學問用引喻法來表達,有道者自然能夠悟得。所以孔子才會說:『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內經說:『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很奇怪嗎?是在講玄學嗎?中國式的地圖有別於西洋式的上北下南,而是上南下北,此點宜先搞清楚。


 


聖人南面而立】,是在說人身是由最上面(最南端)的腦所總管一切的,一切的行為舉止都由它所控制,所以稱為人君。由於上南為丙丁火,其所控制的兩大作用記有“君” “相”二火兩種功能作用。


 


前曰廣明】,是指人身當中較為律屬“相火”那一方面的功能,它不受大腦意識所控制,而是相近於今日的“自律神經”或“自主神經”的部份


 


後曰太衝】,是指人身當中較律屬於“君火”那一部份的功能,它可由大腦“中樞神經” 憑人類的意識,來發號司令。


兩者互為拮抗,相輔相成,雖然說“相火”不受大腦意識所控制,但太過緊張焦慮、疑神疑鬼的人,亦會影響交感神經,使之過亢。反之,人的心情一但放鬆、無詈無慮之時,亦會間接影響副交感神經,使身心放鬆。


 


所以南陽醫宗、仲景先師,在【金匱要略】之中才會有,“陽病十八” 、“陰病十八”的論述。


 



我們以穿山甲來引喻,可以做到較好的說明:


當穿山甲受危時,其會將身體蜷曲(人類受到外來的攻擊時亦如此),此時蜷曲在外的叫做三陽經,它們可以依照太陽昇起所照射的位置來分屬,故稱為【太陽】、【陽明】、【少陽】,這就叫『後曰太衝』。


而蜷曲包藏在裡的為三陰經,可依其陰暗度來分別命名,稱之為【太陰】、【少陰】、【厥陰】,這就叫『前曰廣明』。



 

 


 


 


以上內容是繼http://tw.myblog.yahoo.com/kiy-6969/article?mid=2633&prev=2644&next=2613&l=a&fid=7 


而論 


 


可與 http://tw.myblog.yahoo.com/kiy-6969/article?mid=2667&prev=2693&next=2662&l=a&fid=20


相互參考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這句話是借用falo的, 因為想不出更好的句子, 所以就抄下來了, 拍謝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