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並不重視中醫的發展,從小學的健康教育開始就完全以西醫為主導,稀有中醫的半點知識在裡面,所以一般民眾只要一聽到中醫的名辭就直接把它連接到西醫的名辭去了,其實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一件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門診上常出現的一些怪現象,供大家參考,臨診時往往告訴病人詳細的病名他不要,却反駁你一些粗略的病名。


 


中醫師治病就像是作戰總指揮官一樣,下達的戰略指令越清楚明白,作戰的效率才會越高;同時也像寄信件一樣,地址寫的越詳實,就越能確保郵差能安全的送達。


 


說明一:


病人:『醫生!我右胸前乳頭上長了一個腫塊。』


醫生:觸診起來約有花生大小。問『多久了?』


病人:『已有一年多。』、『先看西醫,後看中醫都沒效。』


醫生:『好!我幫妳把脈看看。』


病人:『醫生,請問我這是什麼病?』


醫生:『氣鬱痰結肝胃。』


病人:『蝦咪!我這不是淋巴嗎?怎麼會是什麼…鬱…痰…證?』


醫生:『對的!淋巴是沒錯啊!』、『但是,所謂的淋巴這範圍太大,要怎麼精準的開藥呢?』、『淋巴是個大範圍,就像是我問妳住那裡?妳說我住高雄,那我如何能找到妳呢?譬如我今天想寄信給妳,我只寫一個高雄,那麼妳能收到這封信件的幾率幾乎等於零。』


『寄信,一定要把地址寫詳細,才能確保信件能安全的送達到您的手上,不是嗎?。』


病患:『啊!有中醫說我這是《火氣大》?。』


醫生:『這個火氣大,也是一個很大的範圍,用藥沒辨法精準,屬懵懂中醫的含混之辭,一般認真治病的中醫是會分得更加詳細的。』


病患:『喔!?。』


醫生:『這個所謂的淋巴捏!就是指《台灣》或者是《台北》、《台中》、《台南》…這種大範圍。同樣的,所謂的《火氣大》亦是一個大名辭,火氣大 →到底是什麼置,是在陰、陽、氣、血的那個位置,同時是屬五臟六腑、奇經八脈、奇恆之府…的那個位置,都要分的很清楚;到底是什麼質,是實火還是虛火、是那種邪氣所引發的,是六淫呢?還是痰、瘀、食…等所引發的;其嚴重有多少?譬如這《火氣大》假如是屬《痰火》的話,那麼輕度的叫《痰火鬱滯》,重度的叫《痰火壅盛》…等、假如更詳細的再加上位置就叫《痰火鬱結陰分》、《痰火鬱結肝脈》、《痰火阻塞任道》…等,或者是《肺中痰火壅盛》、《痰火壅塞肝絡》、《痰火壅盛龔腦》…等。』、『像這種病名,才叫做寫有《詳細的地址》,才能確保信件安全的交到您的手上,或者叫做《完整的作戰指令》,才能詳實的讓官兵有作戰的依循。』、『就像您的病名《氣鬱痰結肝胃證》,這個氣鬱就好比【縣市】、痰結就好比是【鄉鎮】、肝胃就好比是【道路】…最好再標上【門牌號碼】。』


病患:『喔!我懂了,再清楚不過了。』


 


說明二:


病人:『醫生,我的右手酸痛麻痺已有3年多了,請問這是什麼病呢?。』


醫生:『待我候脈看看再作回答,嗯!您這個是《風寒鬱滯太陽、陽明兩經,久而經脈失養,造成氣血閉阻不暢》所致。』


病人:『蝦咪系 → 風寒…太陽…失養…?為什麼不是月亮而是太陽呢?很多中醫都說我這個是《血絡不通》捏!,啊.西醫都說我是《神經痛》捏!。』


醫生:『《血絡不通》與《神經痛》都是一個大範圍,沒辨法精準的下藥。』


病患:『你很奇怪,大家都說我是《神經痛》、《血絡不通》,你偏偏就要跟別人講的不同,標新立異。』


醫生:『哎叹喂啊!這位爺爺、奶奶、老伯、叔叔、阿姨、姐妹弟兄啊!請您們別誤會。』


『這個《血絡不通》與《神經痛》是準沒錯,但是因為範圍太大啊,這樣子用藥會很不精準捏!會亂槍打鳥捏!我們寄信只寫一個《台灣》,大不了再標上《屏東》,光這樣子叫郵差怎麼能找得到啊!。


或者是作戰指揮官只下了《攻擊》兩個字而已,那到底是要攻那裡啊?須要用陸軍、空軍、海軍、特戰、裝甲…等,那.萬一攻不下來之後要如何應變啊!這個都要先想好捏!不能含糊捏!要不然就算是《百萬雄師》也很容易《壯烈成仁》捏!。』


 


說明三:


病患:『醫生,我沒有什麼病,只是來把脈而已。』


醫生:『喔!。』、『沒有什麼病那就好好運動養生就好了啊!何必來看診呢?難不成您把脈診當成是在做健康檢查不成?!』


病患:『>"<|||』“很多病患都存有要先刁難醫生的心態來的”

脈診完後,醫生:『您是屬於肝鬱血虛證。我幫您開個疏肝養血藥即可改善身體狀況了。』


當醫師開始開藥時。病患急忙的說著:『醫生啊!我還有這裡痛、那裡酸、還有這裡不舒服…,你都要幫我開藥捏!怎麼可以光開一個疏…養…,這樣子不夠啦!。』


醫生:『您不是說您沒有什麼病嗎?怎麼我看診完了、藥也快開完了,就開始嘰哩呱啦的講出一大堆病來呢?看病不要存有《考試》的心態好不好?到時候再抱怨 → 醫生把脈有準,開藥却不準。其實把脈要猜出您一二個症狀並不難,但要抓出正確的病機卻很困難,您故意隱滿病症,造成醫師沒辨法脈症合參,那麼服藥沒效也怪不得中醫師了。』


病患:『反正我這裡也痛、那裡也痛…等,您都要一併給我開藥進去。』



醫生:『不管這裡痛、那裡痛、又那裡不舒服…等,都與“肝鬱血虛”正相關,只要抓住這個要點您的諸多病症即可治癒,不用每一症都下一個處方。』



病患:『你到底有沒有幫我加藥啊!。』


醫生:『我都幫您整合加藥了。』


病患:『我看你都沒有再改藥啊!怎麼會說你都加了?。』



醫生:『都加了還要改什麼藥呢?。』

病患:『啊!我胃痛的藥你有加吼~、胸悶也有治吼~、頭痛、失眠、頸酸僵硬、臀腿痛…你都有加藥吼~。』


醫生:『這些在西醫來講可能要看到“胃腸科”、“胸腔內科”、“神經內科”、“精神科”、“骨科”…等。』、『相對於正統的中醫,是把這些都稱做《症》而已,而將這些症加以整合,這就叫做《審症求》,因就是生病的源因也就是中醫所謂的《病機》,然後再做《審因論治》的工作,上述諸症合脈而參,歸類起來就叫做《肝鬱血虛證》,所以只要下《疏肝養血》的藥既可全部見效,不必分那麼多科來雜亂投藥。』


病患:『醫生啊!我胃痛的藥你有加吼~、胸悶也有加吼~、頭痛、失眠、頸酸僵硬、臀腿痛…你都有加治吼~。』


醫生:『您好像很喜歡問東問西,可是說了您又完全聽不懂,這樣不是浪費彼此的時間嗎?。』、『就像您被搶劫了,皮包被搶了、人也被推倒了、手擦傷、腰挫傷、胸撞傷…等,請問刑事警察會把這些事情都各分為一個案子嗎?還是這些通通都是同一個嫌犯所幹的,這些只是查案的資料而已,只是據而已,只要將主嫌抓到就一併破案了呢?。』


病患:『醫生啊!我胃痛的藥你有加吼~、胸悶也有加吼~、頭痛、失眠、頸酸僵硬、臀腿痛…你都有加治吼~。』


醫生><|||心想:『這病患真的有夠揮,很喜歡問,又什麼都聽不懂…。』



病患走出診間之後醫生已經叫下一位病患進來看診到一半時,此病患又突然衝了進來:『醫生啊!我還有眼睛酸痛忘記講了,你要記得幫我再加藥捏!。』


醫生 >- 心想 → 您嘜幫幫忙,都講那麼多了,該說明的也都說明了,您還不放心?

醫生開口說:『加了!加了!加了!從頭加到尾好不好,請您放心不要再突然衝進來了,尊重一下下別人的隱私好不好?這樣子可會影響到別人的診察品質的。』



有時候做人真的很難,難怪清.鄭板橋會說:難得糊塗』。

 

 


圖.文版權皆為鄭醫師所有,未獲同意,請勿轉載,甘溫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