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60出頭

 

初診:

 

陣發性眩暈、天旋地轉,

不定時會發作,

吃西藥 — 胃藥可減緩,

右眼皮時常抽動,

陣發性乾咳,

聲音沙啞、有開叉聲。

常莫名突發自汗,

偶乾咳睡臥尤甚,

小便多泡沫,

不好入睡,容易失眠。

 

舌診:

形偏瘦僵、薄白滑苔。

 

脈診:

數、肺沉弦滑澀,

二關、左尺沉弦澀,

右尺沉弦結豆。

 

病機:

平素容易操心多慮,

造成氣機不暢,血循障礙,

鬱積在裡因而逐漸產生病理產物,

化熱生痰,

影響肝系統因而使之失去

調暢氣血的生理機能,

故而產生掉眩的病症出來。

 

病因:

屬肝鬱氣滯血瘀,

挾熱火、痰火證。

 

治法:

疏暢氣血,調節情志,

—唐容川《血證論》說:

「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

恢復肝系統的沖和條達之機能,

諸症即可清除。

 

治則:

疏肝活血、息風止眩、

清熱化痰法。

 

處方:

柴、青、楝、鉤、龍、蠶、

鬱、膏、貝、丹、藻。

 

二診:

 

自汗,乾咳睡臥尤甚,

小便多泡沫,

失眠不好入睡具見減輕。

 

但近日突發右上牙齦腫痛,

引發右偏頭痛,

小便仍有點泡沬,

右膝隱隱痠痛,

最近時常哈欠連連。

 

舌診:

形稍瘦而僵硬、薄白滑苔。

 

脈診:

數,浮弦、沉滑澀黏。

 

病機:

病毒侵襲口腔,機體與之對抗,

邪正相爭,產生內熱、血瘀,

因而造成急性牙根尖周圍炎…諸症。

 

病因:

寒性溫毒襲表,內有鬱熱證。

 

治法:

病起於邪盛入侵,

故以袪邪為主要原則,

邪去則正安,

以攻為主。

 

治則:

袪寒解毒,

清熱攻下法。

 

處方:

知、丹、蘇、藿、荆、桂、地、

膏、草、鬱、魚、蒲、大、芒。

 

三診:

 

十天後回診,諸症具大為減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案舉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