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上四象』(四維)為中焦之所化生,四象不和,則脾胃之氣即鬱。此四象只要有一端產生缺陷或極端的偏頗,天圓即缺少一角,即成地不滿東南,天不足西北的狀態,此時中焦的升清、降濁即會被影嚮而產生傷損,脈必轉虛空,胃不降則食不納,脾不升則食不化,病必轉入三陰:太陰主脾升胃降、少陰主水升火降、厥陰主陽升陰降,有如孔聖在《說卦傳》裡所形容的:【震卦】用雷電去鼓動萬物,【巽卦】用風雨去潤澤萬物。如此才能『雲行雨施』使津液行『霧』、『漚』、『瀆』的功能,一但升降失調轉入三陰,則氣血乖張,破壞了正常的平衡,因陰不平則陽不秘,就會產生了三陰的寒證(陰證),而治療三陰的過程,也就是一段由『陰不平』返『陰能平』的康復過程,一切的治療目的,就是設法使陰、陽由失常(病態)轉正常(常態)的措施擺了,也就是恢復『陰平陽秘』的生命常態。



西醫也有近似這種論調:人的身體之所以能夠維持正常狀態,都是在「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行位置的平衡狀態下。現代由於生活緊張、壓力大,許多病症都是由副交感神經(R)發生位置比交感神經(L)的位置低下,而發生不平衡的異常狀態,因副交感神經(R)位置降低了,所以交感神經(L)的位置就顯得較高,兩條處在不平衡狀態時就會發生許多毛病,例如緊張、血管緊縮等現象,當血管緊縮時就會產生血流不通的病症出來。


西醫的「硬膜外阻斷注射」原理是把本正常的交感神經(L),利用藥物將其位置降低,強制使其位置與已經異常的副交感神經(R)位置一樣高度,變成另一種假平衡的位置,如此將交感神經「異常化」,以達到令人「不感覺到痛」的效果,這是一個值的商確的治法,正確的方法該是將有問題的副交感神經(R)回復到與交感神經(L)位置一樣的高度,繼續保持原有自然的平衡關係,而不是讓兩條神經被醫師弄成另一個異常的平衡病態關係,這是一種違背『平衡』治療原則的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