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內的好菌(如乳酸菌、比菲德氏菌)存在於人體內就有如右派人士,可以形成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同時也可以分泌乳酸使腸道呈微酸性、抑制腸道有害菌(如大腸菌)的生長、幫助營養吸收、促進腸道蠕動、排出毒素,避免便秘的發生。


  壞菌(如肉毒莢膜桿菌、葡萄球菌等)存在於人體之內就有如左派人士,會在腸道進行腐敗作用,製造毒素及致癌物質,容易引發便秘、口臭、皮膚粗糙等問題。


  腸道內的好菌及壞菌競爭非常激烈,它們在腸道細胞上互相競爭地盤及養分,現代人因為營養過剩,如果平時飲食偏向高油脂,水果及蔬菜攝取太少時,就會改變腸道菌相,導致壞菌變多(左派人士),好菌變少(右派人士),腸道就容易生病。營養過剩、又缺少運動的人,飲食宜多纖維少肉,腸道好菌增加,可便腸道維持偏酸環境,防止壞菌生長,避免下痢的發生,維持腸胃道機能健康。腸胃道中各種酵素缺乏,會使食物在胃中停留過久,這時胃就開始「鬧情緒」,引發上腹部疼痛、脹氣、打膈、嘔酸、胸口灼熱等不舒服症狀發生。人體內的酵素包括蛋白酵素、澱粉酵素、脂肪酵素等,可以把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分解成細小的小分子,再由腸道細胞吸收,營養吸收好,抵抗力自然好。維護腸道健康,預防腸道老化,平時飲食宜多攝取蔬菜、水果、五穀類等高纖維食物,避免高脂肪食物及加工肉品,像是肥肉、豬腳、雞鴨皮、五花肉、香腸、火腿等,平時適量喝水、適度的運動、充足的睡眠。把腸道照顧好,從內而外為自己身體打好底,實現健康人生最大的本錢!  


        其實沒有好壞菌之分,我們現在所稱的益菌,在營養缺乏又過度勞力的年代,它們會發揮壞的作用,反而屬於壞菌。反之現代所稱的壞菌,在古時候卻又能發揮好的作用,又反而屬於好菌了。益菌(右派人士)使下降,很有向心力,使人排便順暢,避免過多毒素的累積;壞菌(左派人士)使上升,很有離心力,使人吸收暢旺,避免營養物質的缺乏,如此升浮、降沉才能產生圓周運動,身體才會健康。這就有如吃“人參”“地黃”好呢?還是用“附子”“大黃”優呢?這些都端看您的營養、運動、環境…而定,萬物都沒有好壞,適才適用,都能發揮好的效果。  


        現在第四台每天強力放送的所謂『穿心蓮』內脂,號稱不分寒熱體質,任何人只要一服用保證百利而無一害,為居家必備之品,有事沒事都要吃。您想世界上有這樣好的藥嗎?有的話早就得個『諾貝爾獎』了,【穿心蓮】不早就列為世界人類寶產了,不是嗎?有可能嗎?如此極度苦寒的藥物,叫人天天服用,實在太過份了,聰明如您,假如把您身上的益菌、壞菌全都殺光光,您的身體將會變成怎麼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醫師 的頭像
    K醫師

    懸壺簿記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