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中醫擁有豐厚的醫療涵養與思想內容,靈巧活潑的辨證技術雖然琳瑯滿目,甚至精緻、細究,但終究只為達到『整體治療,追根溯源』的終極目的,如何將中醫『整體治療』的精神內化到醫師的行醫風格上,如何追求療效的最大凝聚力?讓這些繼往的中醫內涵內化到醫者心𥚃,使我們的思路活躍丶清晰,讓每一次的療效都能朝預計的方向迅速前進?臨床如何推理證候與病因的一貫性,擬定處方用藥的大方向與治療方針,都是一連串錯綜複雜而嚴謹細膩的辨證技巧。

      但有一點須強調,不管中醫的色脈、病機、醫理⋯再豐富丶你背的再熟練,均仍受限於既有的觀念限制,因此如何運用機變的靈敏思路,與靈巧活潑變通的觸角去應用色脈丶病機丶醫理,才是能否運用自如地成功改變中醫藥效率,走出屬於自己執醫之路的大關鍵。如何更深刻地啟發中醫人對色脈、病機、醫理中這些重要課題作更靈活的思考,其實觸類傍通不失為是一個好方法,它不僅能排解思路鶱塞的問題,也能用來調整並擴展個人觀念視野的全面性。另外亦可以利用互相反饋來開展視野的死角,利用病人的症狀、外候、病態來反饋脈象予用藥前後的差異,亦是可以取得長足進步的好方法。

      身為第一線中醫師每天都需再接再厲,將理論根基與臨床實務更完整的紮實銜接在一起,面對每一個各別的患者如何順應他的現狀、預測未來病機走向,讓處方維持貼合主丶次病機,不斷在療效上取得進展,都是一連串脈象丶外候丶病史綜合思考的邏輯推演判斷。惟有時時保持目光聚焦,才可能做到仔細觀察丶細膩描繪,讓眼前的各種症狀和體徵就像正在訴說著各式各樣的「病機」一樣清澈明白瞭然於心。

      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心得與中醫界許許多多的醫師交流,並傳遞診治的訣竅,讓中醫學這「辨證求因,䆺因論冶」的火苗,不會隨著時間熄滅,而是跟著世代發表的學理丶脈案⋯等,繼續感染中醫界,讓追根、溯源、整體的中醫精神,永遠存留在世人的心中,伴隨每個中醫人成長拙壯。

 

 

圖.文版權皆為鄭醫師所有,皆有整頁翻拍存檔留證,未獲同意,請勿轉載,甘溫蛤~

 

 

 

 

下面提供一則故事啟示與一則勉勵與大家分享

一.無比的快樂
二十世紀初,熱愛科學的芭芭拉(Barbara McClintock),常常一投入研究就渾然忘我,父母常煩惱的對她説,「妳是個女孩子,應該多為妳的幸福著想⋯。」但芭芭拉仍選擇投入充滿未知的遺傳學領域,作為一生的摯愛。
表現優異的芭芭拉,卻因為身為女性,她的薪資遠低於其他男性,為了尋找更多研究資源,她必須常常遊走在各個實驗室。
芭芭拉發現,玉米中的染色體基因,可以轉移至不同位置,但這項新理論卻與主流背道而馳!「這個論點真是荒謬,妳是在自毀聲譽!」沒有人認真看待這項報告,只有泠嘲熱諷的聲音。
她決心不再公開發表或爭辯,安靜的忍受各方批評;她也放棄與其他科學家的討論,孤軍奮戰的在玉米田中,堅持找出證據。
直到半個世紀後,芭芭拉的理論終於獲得證實,她同時獲頒諾貝爾獎。面對眾多的祝賀,芭芭拉則回應:「得獎固然值得欣喜,但多年來,在玉米田和實驗室的日子,已經帶給我無比的快樂!」

 

 摘錄自蒲公英希望月刊2014.03 NO.180 p5 《無比的快樂》暖暖編譯

 

*當「病機」主義與當前主流中醫以套方為導向背道而馳時,當病機辨證遭受泠嘲熱諷的攻擊時,其實不需要做過多的辯解,惟有不斷在臨床找到無比快樂的中醫人,就能夠有「確信」的繼續前進!

 

 


二.跨出第一歩
如果你想減重,成功減掉第一公斤是最難的。
如果你想讀一本書,打開第一頁是最難的。
如果你想賣出產品,撥出第一通電話是最難的。
如果你想建立公司,賺進第一塊錢是最難的。

大家總認為「第一步」是很困難的,往往還沒開始就放棄了。
所以,不要被想像中的「第一步」嚇到,只要你願意先開始第一步,你會因為第一步帶來力量丶創造出的可能性丶以及學到的教訓,沿途獲得許多。

因此,勇往直前吧。
跨出第一步,
你永遠不知道它會帶出的結果!

 

 摘錄自蒲公英希望月刊2014.03 NO.180 p08 《跨出第一步》編輯部編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