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
我的症狀為何會起起伏伏呢?
病人:
我的症狀為何會起起伏伏呢?
看中醫服用中藥,想要取得最佳的成效,除了選對醫生之外,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及目前所服西藥或是食療偏方等,是否有與「對治方法」相違背的地方。因為中醫藥治療的大原則是「寒則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逆上者順下,陷下者升提⋯等」,假如不尊守此原則,就會犯了「虛虛、實實之戒」,也就是『病人已經是呈現一種虛態了,你還去瀉他;病人已經是呈現一種實態了,你還去補他』,這不就擺明要病人更加病的嚴重嗎?一個實旺的人假如再去溫補他,豈不「火」上加「火」,使其身上各項機能上亢發『炎』,這就有如抱著汽油桶去救火一樣,只有燒得更旺,更快成為灰燼擺了。反之,一個虛弱的人假如再去涼瀉他,豈不衰上加弱,使其身上各項機能低下「衰竭」,這就有如抱著冰塊去解救凍僵的人一樣,只有冰的更僵,更加速各臟器的『衰竭』而已。
近年來民眾漸漸能體認到治病需要“追求病根”的道理,在這一股氛圍的浪潮中,讓沉寂已久的『中醫』又在醫學界漸漸嶄露頭角。這個世紀我預料在醫學界它將會展開一場『醫療醒悟』的改革聲浪。在網路的時代西醫無法再完全掌握媒體資源,不管中、西醫的好壞處都將在網路上被一覽無遺,將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質疑現行無法將人體全面恢復健康的現代醫療分割方式,回歸富有歷史且既全面又安全的中醫學。
由於台灣並不重視中醫的發展,從小學的健康教育開始就完全以西醫為主導,稀有中醫的半點知識在裡面,所以一般民眾只要一聽到中醫的名辭就直接把它連接到西醫的名辭去了,其實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一件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門診上常出現的一些怪現象,供大家參考,臨診時往往告訴病人詳細的病名他不要,却反駁你一些粗略的病名。
臨床上受便秘之苦的病人還滿多滴,這篇大家可以參考看看。